:::
改變一下 提昇說話品質
呼吸治療師 賴媛淑
說話是一種最簡捷的溝通方式,但是對於漸凍病友而言,隨著病程的進展,臉部的肌肉、吞嚥的肌肉以及呼吸的肌肉,漸漸無力。伴隨而來的是吞嚥障礙、呼吸費力、溝通困難,因而表達的需求無法獲得滿足。這是許多病友的困擾,深深的感受著有口難言,「說」不出的苦,以致減少與人的互動,更常因負面情緒的影響,致使生活品質低落。
說話可分:構音及發聲兩部分,構音是由臉部肌肉、舌頭、嘴唇…等肌肉群主導,關係著咬字清楚與否。發聲則由聲門肌肉、呼吸肌肉群所控制,所以關係著聲音的大小及字句的連貫性與持續性。
因此在日常生活中,在構音的部分,可藉由:
1.兩頰肌肉的按摩,由耳朵往嘴角方向推拿按摩(可由照護者協助)。

2.將舌頭伸出,左右轉動作舔嘴的動作。
3.張口作咀嚼的動作(儘可能張大嘴,停一下;再閉合)。
4.作吞口水的吞嚥動作(將手輕放在喉部,可感受吞嚥動作)。
5.嘟嘴像吹蠟燭的動作;作ㄚ、ㄟ、一、ㄡ、ㄨ…等嘴形的動作。

6.將上、下唇作抿嘴的動作。
以上動作除可減少構音的肌肉群的萎縮外,還可維持吞嚥的能力。
※此部分可請語言治療師指導說話發聲可分為:
喉音:由喉部肌肉打開聲門,讓氣吐出來發聲。
丹田音:把氣吸到腹部後,再藉由吐氣力量將喉部肌肉打開聲門,讓氣吐出來發聲(如聲樂家唱歌)。
當說話的時候,聲音會變得嘶啞,想發出大一點的聲音,則感覺吃力,或是說話時聲音會漸漸變弱,斷斷續續以致含糊不清。此時喉部肌肉、呼吸肌已開始無力了,因此建議儘早學習腹式呼吸(方法可參考漸凍人呼吸照護衛教手冊),慢而深的呼吸,可增加吸氣量及腹部肌肉的力量。藉此可改由丹田來說話。
當然在呼吸費力,吸氣量變少時,說話氣若游絲,此時需使用非侵入性呼吸器來輔助。可避免呼吸肌疲憊外,還可增加吸氣量。另外可藉由改變說話的技巧,達到有效的溝通,其方法如下:
1.藉由腹式呼吸,將氣吸飽。
2.閉氣、吞口水。
3.慢慢吐氣,並發出聲音說話。
練習時
1.要先學會腹式呼吸(方法可參考漸凍人呼吸照護衛教手冊)。
2.吐氣時可拿一張衛生紙對著衛生紙吹,慢慢的將氣吹出,一口氣吹到底,要越長越慢越好。
3.學會上述動作後,可在吐氣時同時發出聲音。
※重點原則:說話字句勿太長、說話速度勿太快、配合換氣。
病友若能藉由學習此呼吸技巧,增加吸氣量,減少呼吸肌疲累,使說話溝通更順暢,因而就可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。
(本文出自漸凍人協會會訊2011年7月第119期)
|